生活碎碎念 | 一些想法 | 学术 | activity watch(mac-app)

  1. 刚刚突然有个想法,顺手拿出手机开始查资料,然后我又打住了。我开始思考:遇到问题的第一步是查资料吗?为什么我没有考虑自己去解决,也许就有很有创意的点子呢?

  2. 今日播客:bym最新一期是讲关于职场的一些事儿,收获还挺多的。以前我一直认为实习生总是会被别人压榨,被前辈要求干很多的活,我们需要🙅;今天从播客中学到的恰恰相反,我们应该接受(当然也不是指大量的琐事,而且同事们请求的帮忙),这样你才能接触更多的活,别的人更能看到你的价值。在职场上,你的一举一动都需要思量,说不定就被老板关注到了。不要好高骛远,觉得那些琐事配不上你,越是小事你跟别人做的不一样才越能提现你的价值。

    bym算是我接触播客以来很早就关注到的,但是最初的印象拉了好几个人聊天,聊的也都是些琐事不在我的兴趣点,但今年暑假的时候发现简里里的女性专题,我觉得特别棒!节目有很多有价值的观点,简里里的心理学背景,让她会更加细腻更加客观地去观察这个世界,有些我们平常人没注意到的细节会被她捕捉到,然后一起去剖析行为的动机,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

  3. 强忍着打自己的冲动去重听了前几天和导师meeting的录音,问题真的很多。我发现我竟然是越来越差,最开始讲的时候还会分分类,讲讲应用,我对它的态度,但第三次开始越来越细节,我先讲它做了什么事,但却不知道它的背景是什么,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本末倒置,而且很不经老师深挖。有一次meeting老师提的建议很好,适合现在看不完论文的自己: 你这种浏览型读论文的时候要抓场景,要抓应用,他们核心的点是什么,而不是他们的技术。不要过早的跳到细节,首先知道他在哪个领域做东西,做的是什么事情,然后再去看具体的方法是什么样的。

    我觉得我每阅读一篇新论文,先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看完论文后回过头思考我该如何回答这些问题。

  4. 探索了一个新app,叫activity watch,用于电脑屏幕时间记录。之前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同类app叫RescueTime,就让它一直默默的停在我的桌面右上角也没去管,今天去看了看我这个月的报告:

    哇,看表面我的生产力也太高了吧,实际上都是在各种写博客或者看论文。。因为杂事都在手机上干了QAQ

    研究了一下RescueTime的reports,好像不提供timeline形式的记录,可能是会员计划?

    而这个新app在github是开源的,有时间轴,也有基础的活动分类,喜欢这类app主要是可自定义性比较高,而且它的数据是存在本地的,会更加安全吧。

    不知怎么的,想起来新的mac升级自带了screen time,把活动分为了producivity、social networking和others,好像这个分类是固定的,没有找到自定义的地方。哇,这是逼死了多少app呀,跟RescueTime重合度也比较高,但RescueTime的好处在于它还可以分析网址,但屏幕时间是基于app的。

    最近就先搁置RescueTime,投入activity watch的怀抱了,看了开发者日志,他们的工作真的很棒,项目一直在持续的推进中,加油哇🙂

    如何使用呢?

    github release处就能下载到对应系统的压缩包,解压后,打开命令行进入文件夹目录,输入./aw-qt&!就能使用了,原本的命令就只是前面的字母,&!是一个 zsh-specific shortcut,它能让程序一直在后台运行不随着窗口的关闭而终止。

    每次电脑重启数一遍命令也不是件事儿,于是参照网上的做法,写好一个脚本,把它添加在系统设置里面的开机启动项,应该就没问题了。

    当然,这类软件少不了插件咯,下载地址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对我来说比较有用的就是chrome/vscode了。让我比较震惊的是它内置好了两个插件,有一个“Watches for mouse & keyboard activity to detect if the user is active”,这个很棒,很多时候我们把电脑开着,人却没干事儿,这导致时间错误的判断。

    如果你也有这个需要,快来尝试一下这个app吧~

  5. 苹果的跨设备复制粘贴简直太酷炫了,为了这我都想配个iphone了,拷贝ipad的音频,mac可以一键粘贴,这个功能解决了不少痛点。而且看样子也就苹果能把它做的那么好,因为设备都是自家的。其它厂商也能实现该功能,但这需要很多跨公司的合作,成本会很高,啥时候能做出来也是个未知数。从小米的这次更新来看,它们在跨设备传输,投影方面做出了努力(像苹果学习),但是仅限于自家或者小米生态圈的产品,希望未来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