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用过的笔记类 app 们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每逢开学就会挑一堆漂亮本子用来做学科笔记。上大学后,我们允许带着电脑上课,这时候的选择就更广了,面对各式各样的笔记类软件,选择哪一家呢?这篇文章就来聊聊这些年我在电脑上用过的笔记类软件,以及目前我理想中笔记本的样子。
本文仅关注 PC 这一使用场景,iPad 上直接用 Notability 和 GoodNotes 就完事了,另外我认为手机上的编辑效率不高所以不考虑专注于移动端的笔记类 app,但会考虑 PC 上的笔记软件是否支持移动端查看编辑这一特性。
早期的云笔记
有道云笔记
基础版免费 高级版 ¥18/月
优点:
- 移动端文档翻译、文字识别 OCR、语音速记等功能
- 可查看笔记历史版本(免费版1月,VIP1年)
缺点:
- 免费用户三个月才能导出一次数据(这个设计…)
- 搜索功能不太好用,经常检索不到
- bug 年久失修
最早知道的笔记软件,高中的时候推出过状元笔记,当时挺喜欢看的,但基本上仅限于看,笔记什么的用的还是纸质笔记本。大学的时候用过一段时间,但总觉得没那么顺滑最后弃用了。
印象笔记 & Evernote
印象笔记有免费帐户、标准帐户 ¥8.17/月、高级帐户 12.33/月、专业帐户 ¥16.50/月
Evernote 有免费帐户、高级帐户 💲7.99/月、企业版 💲14.99/月
本是同根生,但分为两家后走的路线不太一样了。印象笔记疯狂加一些鸡肋的功能,Evernote 也在前几个月发布了重大更新。目前两者差异太大,所以优缺点我分开来讲。
印象笔记
优点:
- 剪藏网页功能一流
- 强大的搜索功能
- 服务稳定
- OCR 扫描
- 免费版足够用
- 查看笔记历史(得高级帐户以上才拥有此功能)
- 相关笔记推荐(同样得高级帐户以上)
- 桌面便签(没办法钉住还是不太方便)
- 思维导图?(我觉得很鸡肋)
- 超级笔记功能(我没尝试过,可以参考知乎上的讨论)
缺点:
- 营销太过,听说即便开通了会员,广告依旧
- 免费版限制最多同时 2 个设备登陆
- 不支持多级目录,难以管理(我个人习惯使用文件夹分类,不适应采用标签分类)
- 听说笔记太多会影响运行速度
- 从目前软件更新的方向来看,对未来不抱期待
Evernote
优点:
- 同印象笔记的优点 1-6
- 去年下半年转为了全面云,UI 感觉更好看了,追上了模块化笔记的趋势,不允许自定义字体让富文本更加克制(我喜欢这一点但估计很多人持相反意见),高亮多种颜色,
- 今年年初加了一个新功能 Evernote Home 让我眼前一亮
- 新版支持多种 Markdown 语法,喜欢它对链接的处理,引入的若是 YouTube 视频链接还能自动变成嵌入模式
缺点:
- 同印象笔记的优点 2-4
- 拥抱全面云的 Evernote 不支持 AppleScript,限制了一些骚操作有些可惜
- 新版本不支持本地笔记
- Evernote Home 这一想法不错,但实际体验有待提高(我理想中的样子是有个日历)
不知道为什么印象笔记花那么大的力气去搞百度排名,搜好多同类型软件显示的第一条都是印象笔记。还有目前的营销方式简直一团糟,网上骂声一片。产品是个好产品,可惜推广营销啥的都走错了方向。尽管印象笔记推出了很多新功能,但都没踩到我的点上,所以它默默地躺在我的应用列表里闲置着。某一天突然看到 Evernote 发布重大更新的新闻,有点感兴趣就下载了使用,没想到书写体验还不赖。拿它做过一段时间的日记、科研周报什么的,但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多个文件来回跳转体验不太好,所以它比较适合单一文档的编辑或者来回跳转没那么频繁的场景。总体来说,Evernote 依然是一款值得推荐的软件,老字号服务稳定,免费版足够用,市场上很多软件都支持倒入 Evernote 格式。
为知笔记
¥60/年
优点:
- 支持网页剪藏
- 支持多级文件夹
- 可查看笔记历史记录(貌似附件的版本控制也有)
- 支持大纲笔记
- 笔记时间轴(Mac 版本没有)
- 支持 Docker 私有化部署
- 全平台
缺点:
- 界面略丑
- 全局搜索略卡
- 编辑手感没有 Evernote 好
- 如果更新了笔记,一定要等到右下角的蓝色上传图标消失再关闭软件(别问我怎么知道的,都是泪哇)
大学早期嫌弃它付费,白嫖着免费的有道云笔记,后来发现为知笔记做得比有道云更棒,再加上对付费软件观念的转变(60 块钱太实惠了),就转到为知笔记上了,活动期间一次性付费到了 2024 年 🤦♀️ 当我把电脑换成了 Mac 之后,发现 Mac 上的为知笔记功能有些缩水,真是可惜。后来它开放了笔记后端 Docker 服务的下载,尽管我没尝试但可想而知这个功能造福了很多用户。目前我在为知笔记里记录了一些杂七杂八的信息,平时没啥用但特定场景又很需要的,为知笔记全平台的特性也让移动端访问这些信息变成了可能。
OneNote
半收费半免费?但我是白嫖的
优点:
- 强大的富文本编辑功能,排版灵活(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 独特的段落标记功能
- 笔记本 - 分区 - 页面 的管理组织方式
- 支持手写(大学上课随便往往四周,一堆拿 OneNote 手写做笔记的同学)
缺点:
- 实时同步速度堪忧
- 幽灵笔记本,即笔记本被删除后依旧显示在列表中
- 依赖 OneDrive 空间
- 中英文不能单独设置默认字体,写着写着字体就变了
- 搜索功能差劲
- 导入导出不方便
大名鼎鼎的 OneNote,我的大部分课堂笔记都在上面完成。当时使用的是 OneNote 2016,搭配了 OneNoteGem 操作起来非常舒服。之后换了电脑只能使用阉割版的 OneNote,再次购买了 OneNoteGem 没想到这次用不了了只好退款。没有了自动生成 TOC 的功能得自己折腾,非常繁琐。另外由于笔记积累的太多,我的 OneDrive 空间也满了,这让我的使用体验雪上加霜。于是我决定转移到另一个平台,这个时候才发觉一个笔记软件导入导出功能的重要性,渐渐地我越来越习惯于使用 Markdown 做笔记,Markdown 没有天马行空的排版,让我们更关注信息本身。
Simplenote
完全免费
优点:
- 免费开源
- 功能简单,不花里花哨
- 跨平台,通过账户轻松全平台同步
- 引入内部链接,支持通过
[
自动补全 - 支持发布笔记到网页上
- 支持和他人共享笔记
缺点:
- 尽管支持 Markdown,但编辑时不支持加粗等快捷键
- 经测试,内部链接只能在该软件内使用,无法实现应用间的跳转
- 无法直接粘贴图片,只能通过 Markdown 语法在预览中查看
由 WordPress 开发商推出的一款主打全平台的笔记软件,该软件已在 Github 开源。我最开始使用它就是看中了它全平台的特性,同步速度很快,适合作为手机的备忘录,定期在电脑上整理。由于编辑功能较弱,不建议作为主力笔记软件使用。
特殊的笔记
幕布
基础版免费 高级账户 ¥5.1/月
优点:
- 大纲笔记
- 一键生成思维导图
缺点:
- 笔记之间无法在内部建立链接,生成的链接会跳转到浏览器
- 在当下一大堆软件支持大纲笔记的场景下,主打极简幕布的优势非常微弱
有段时间大纲笔记很火,爱尝鲜的我肯定要试试啦。最早用的是 WorkFlowy,我在手机端使用过,但没玩几天就被我抛在脑后。使用幕布是某天突发奇想要系统性地建设一个对生活起指导性作用的一系列文件,当时我认为幕布这种大纲式挺适合这一场景,实际体验也确实不错。但作为白嫖党,文档节点数量有限无法大量码字,不过我认为这种限制挺好的,太多的结点转换成思维导图也是密密麻麻的一片,还不如使用正常的笔记形式呢!我认为这类大纲笔记以及接下来要讲的思维导图笔记比较适合写大纲、头脑风暴之类的场景,但就像我在缺点里所说,当前有太多软件已覆盖了幕布的功能,甚至比它做得更好,所以我对它的前景不是很看好。
XMind & MindNode
XMind 目前有两个产品,XMind 8 Pro 买断制 ¥699,XMind 2020 订阅制 ¥258/6个月 ¥388/1年
MindNode 有免费版、会员 💲2.49/月 💲19.99/年
这两者都是经典的思维导图软件,前者平台比较全,Win、Mac、Linux 都支持,但后者只支持苹果生态。严格来讲,它们不是做笔记的软件,而是更适合思考、梳理内容这些场景。这里就不列举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了,而是对比一下这两个产品(XMind 2020)的功能,看看至今的差异。
XMind 胜:
- XMind 的大纲视图类似前面提到的大纲笔记,具有独立的视图界面,对比 MindNode 更加直观,且可以在大纲视图编辑。
- XMind 的样式选择更加丰富,模版库也很丰富
- XMind 支持 LaTeX 公式
- XMind 导入导出选项丰富
- XMind 对中日韩字体与英文混排有更好的支持
- XMind 支持链接、外框、概要三种连接关系,而 MindNode 只支持链接
- XMind 支持标签分类以及标注,MindNode 在新版中也加入了 Visual Tags,但没有标注功能
- XMind 支持语音备注
- 很喜欢 XMind 中的标记功能,而 MindNode 中只有大大的贴纸
MindNode 胜:
- MindNode 有做对 Tasks 的专门支持
不分上下:
- XMind 拥有 ZEN 模式,对应在 MindNode 中为 Focus Mode
- 两者都支持链接电脑中的其它文件
最早使用的是 XMind,之前一直没搞清楚它的付费模式,听说是付费软件但我可以免费使用,后来某一天发现突然变成试用期XX天,但是它的价格有点劝退 😓 所以转用 MindNode,但是今天不对比不知道,一对比吓一跳,它俩间的差距真的好大。只能自我安慰,之前使用 XMind 的时候遇到图片全部消失甚至整个文件打不开的情况,假想它不够稳定。。唉,只恨我太穷 T_T
Markdown 时代
Typora
免费
优点:
- 免费
- 所见即所得
- 强大的 markdown 解析(我利用 Turndown 和 Keyboard Maestro 制作了一个 macro,但解析效果没有 Typora 的好,作者在这方面一定是下了很多功夫的)
- 写作编辑体验绝佳,支持专注模式和打字机模式,支持 LaTeX 公式
- 支持图床服务
缺点:
- 管理组织文件功能较弱
Typora 是一款十分优秀的支持实时预览的 Markdown 文本编辑器,它让我们能够更专注于内容本身。产品设计得克制但细节打磨得很棒,把它推荐朋友都说不错。如果不喜欢默认的主题样式还可以自定义,让你的写作更加舒心。我听说很多人设计了专门的格式用作公众号文章的上传,看上去也是不错的选择(可能图片需要想想如何处理?)。由于 Typora 专注于编辑这一方向,文件管理做得不是很好,如果你希望有一个强大的工作台,使用 Typora 可能会让你有些小失望。
MWeb
买断制 ¥128
优点:
- 支持 LaTeX 公式(写毕业论文的主力)
- 支持在兼容 Markdown 语法的情况下设置图片宽度
- 支持文件夹和标签管理文档,可以把整个分类导出为 Epub、PDF 和生成静态网站
- 支持图床服务
- 快速搜索支持全局快捷键调出搜索(不过有点慢)
- 强大的输出功能,支持导出为各种格式,支持发布到各个平台
缺点:
- 我不太能接受标题显示为 H1 这事儿
- Bug 有点多。。
- 有一天想再 iPad 看 MWeb 的文章,又不想买它的 iOS 版本,打开我的 iCloud 傻眼了,每篇笔记的文件名都是数字编码,实在难以定位想看的笔记
功能强大的 Markdown 写作软件,优点前面已经讲的很清楚了,主要对标 Markdown 写作以及输出,所以发布功能做得比较好,但我个人对发布文章没有那么强烈的需求。这个软件还是使用了一段时间的,积累了一些文档,直到我发现了缺点 3 后就不太敢使用了。这种设计方式只会捆绑用户只用它一个软件,像我这种老喜欢尝试新玩意儿也许就被别家吸引走了,等那时候再迁移成本就太大了。
MarkEditor
买断制 标准版 ¥68、 Senior 版 ¥156、Pro 版 ¥356
优点:
- MWeb 的优点 MarkEditor 基本都有
- Bitcron 接入支持
- 蝉模式、聚焦模式、写作统计等功能让写作体验更好
- 图片管理器,移除未使用的图片这个功能非常赞
- 浏览器预览、强大的导出功能让输出更加便捷
- 有很多不常用但非常贴心的小功能:从手机上传图片、中英文间自动空格(需要 Pro)、导出电子书(需要 Pro)、插入二维码、文本转图片(需要 Pro)
- 可查看笔记历史版本
- 记住窗口最后位置(这功能太实用啦!)
- 文件实际存储方式与系统文件夹模式无异
缺点:
- 启动速度慢
- 多文件处理的设计不太方便
- 交互设计仍然欠缺
MarkEditor 也是一款功能强大的 Markdown 写作软件,接档 MWeb,这次我长了个心眼首先看看文件的存储方式,嗯,不错,就是文件夹层级结构。在纠结了一会买哪个版本后,我选择了 Senior 版。实际写作体验还不错,但该软件对各个文件的呈现方式让我不太习惯,我经常需要打开好几个文件来回操作,一般的编辑器都是通过 Tab 来管理,稍微好点的支持几个文件并排陈列,然而 MarkEditor 中的 Tab 是用来管理不同的 Workspace 的,我只能通过右击2层菜单找到以「简单编辑器」形式打开,这大大降低了写作效率。一个妥协方法是打开几个相同的 Workspace,但这种操作有点蠢蠢的。
我看过开发者的自制视频讲开发的心路历程,确实挺不容易的,这款软件功能性做得也足够完美,但我不得不批判一下它的交互设计。首先底下的几个图标也太小了吧,一点也不明显,特别是使用频繁的搜索框,我认为它应该放在显眼一点位置。大多数软件通过 cmd + F
和 cmd + shift + F
来控制当前文件搜索和全局搜索,而 MarkEditor 只能手动点击切换特别不方便。说到快捷键,我真心建议开发者提供让用户自定义的选项,一来功能确实繁杂,用户也许对某个功能特别偏好但每次必须鼠标操作降低了不少效率;二是用户也许在其它编辑器上养成了一些快捷键的习惯,如果和 MarkEditor 不相符使用起来会有点吃力。在整体界面中,开发者过于克制,使用各种图标来触发菜单,观感不错简洁大方,但实际上第一次使用的人会比较困惑,我也是折腾了很久才搞清楚各种功能在哪触发。不过交互这块还挺难做的,对于我来说,只要开发者在 Menu 中提供足够全的功能以及快捷键自定义,交互多复杂我都不 care,因为我有瑞士军刀 😁
VSCode
免费
优点:
- 丰富的插件市场,也可以自定义插件
- 顺滑的码字体验,熟悉了快捷键之后操作行云流水
- Workspace 打开速度感人
缺点:
- 有些地方需要自定义,有些用户可能会觉得繁琐
你没有看错!现在这篇文章就是用 VSCode 写的,加个 markdown 的插件就很好用了。一般写完博客就要 push 一下,VSCode 自带 terminal 就让这一切变得非常方便。左边的 OUTLINE 使得文章目录结构一目了然,右边页面的预览也让定位变得容易,总之是一个不错的 Markdown 编辑器。加上足够丰富的插件市场,我们可以根据自己需求打造专属的 VSCode,探索各种可能性。
Markdown 变体
FoldingText
免费
优点:
- 独特的 Calc、Todo、Schedule、Timer、Stopwatch 模式
- 强大的折叠功能,可通过标题、列表、标签折叠
- 支持自定义插件
缺点:
- 开发者可能不再维护这款软件了
- 不支持图片
认识 FoldingText 的时候它已经不再销售了,销售的回报远无法支撑整个团队继续,所以开发者慷慨地让这款软件免费了。其实我在之前文章中卖的关子就是它,尽管它的创新很棒,但不得不承认仅靠这几个模式无法进行有效的任务管理,他们家的 TaskPaper 更适合。由于这款软件的定位是纯文本,不接受图片,这大大地限制了它的使用场景,非常遗憾。
Bear
基础功能免费 Pro 💲1.49/月
优点:
- 颜值高
- 打开速度快、轻量
- 独特的标签管理方式
- 所见即所得
缺点:
- 不支持 Markdown 中的表格、不支持 LaTeX
- 没有版本控制
- 修改了一些 Markdown 语法,写作手感不是很好
- 这类在云端存储数据的 app 我比较关注是否全平台,可惜它只基于 iOS 让我的安卓只有羡慕的份
- 它的布局和 MarkEditor 差不多,同样存在多文档同时编辑的尴尬;不过我发现 Bear 有一种巧妙的解决方法,双击列表中的文档会出现一个迷你窗口,它能钉在当前页面上
Bear 真是太有名了,周围用 Mac 的朋友都在用,大家都是颜狗吧 hhh 但上述提到的诸多弊端决定了我只能拿它作快速记录,不能重度依赖,iPhone 用户值得推荐,平时当个备忘录用用还不错吧(前提是接受这种订阅模式)。
Notion
基础功能免费(Personal)、Personal Pro 💲5/月、Team 💲10/月/成员、Enterprise 💲25/月/成员
优点:
- 模块化笔记的典范,可以实现 All-in-one
- 强大的 Database(这一功能让它变得无可替代)
- 团队 nice,开发积极,客服热情,刚开始用的时候联系了客服说我是学生就给我免费了,更改付费模式后变成了 Team Plan
- 社区强大
- 即将开放 API,期待地搓搓手
缺点:
- 编辑方面还有待完善,码字不是很顺滑
- 受制于网络环境
- 移动端体验不太好
- 数据安全与隐私,这是很多人都忧虑的问题
- 和之前说的那几个软件一样,多文档编辑不太好(不过 Notion 模块化的设计也让多文档编辑没那么大的必要)
- 总体来说给我的印象是比较“重”
从优点 3 就能看出来我很早就开始使用 Notion 了,不过开始使用后由于缺点 2 逐渐将它遗忘到了角落,直到去年因为听到相关的播客重拾了 Notion,这个时候我已经有了较好的网络环境,打开 app 加载虽说花费了一点时间,但好歹控制在了接受范围内,于是开始大量地使用它。之前也写过一篇文章讲我是如何用 Notion 做任务管理的,目前虽然没有再拿它做任务管理这么细粒度的事情,但日常生活中我已离不开它。超爱它的 Database 功能,满足我的收集癖,记录我关注的订阅号呀,最近新发现的 app 呀,过去一周听的播客呀… 此外,我还在坚持之前捣鼓的项目管理系统,P.A.R.A. 这种结构我还挺买账的。
Quiver
买断制 💲9.99
优点:
- 以 cell 为单元进行对文档内容进行分割,有 markdown cell、code cell、text cell、latex cell、diagram cell
- code cell 对代码支持很好,所以目标群体程序员
- 即时全文搜索
- 支持标签分类
- 支持笔记内链
缺点:
- 记笔记不同 cell 切来切去还挺麻烦的
- Github 有专门的仓库用作 issue 反馈,截至目前已积累了 856 个未解决的 issue,开发者可能不怎么维护了(猜测),所以使用有风险
- 我估计它也存在前面提到的多文档编辑问题,不过距离上一次使用太久远了不太记得了
短暂地使用了 Quiver 一段时间(试用期好像一直不会结束?),啊,我真是个渣女 🤦♀️ 号称“程序员的笔记本”,但我的使用体验没有那么惊艳,后来发现数据使用 json 存储的对于文档导出实在不放心就放弃使用了。
万物互联
Obsidian
个人免费 你也可以付费支持哦
优点:
- 免费
- 支持双向链接(因为 Roam Research 而大火的概念)
- 社区活跃,我经常去逛帖子看看大家的想法
- 开发者比较勤快,迭代地很快,我见证了好多新功能的加入
- 文件实际存储方式与系统文件夹模式无异,减小了数据迁移的成本
- 插件丰富,也可以自定义插件;主题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修改(我太喜欢支持用户 DIY 的软件啦)
- 响应速度极快(不过插件装太多会影响速度)
- 多窗格展示,这也是支持我多文档编辑的基础
缺点:
- 要是能支持恢复上一次阅读到的位置就好了
我大概是从去年 8 月份知道这款软件的,在此之前我使用的是 MarkEditor,如前文缩写,MarkEditor 尽管功能强大,书写流畅,但在多文档编辑和交互方面存在硬伤,当我切换到 Obsidian 后就成为了它的死忠粉,书写体验极佳!窗口的展示方式也非常适合同时编辑多个文档,目前觉得不太完美的就是没法像 MarkEditor 一样记录上一次编辑/阅读的位置。
前不久解锁了 Daily Note 这一插件,真是相见恨晚!现在日程管理、任务管理、笔记管理一股脑的全在上面做,真正的 All in one!等我坚持这套方案再长一点时间的话就分享到我的博客中。
VoodooPad
买断制 $24.99
优点:
- 独特的管理组织方式,可以建立自己的维基百科
- 强大的导出功能
- 支持自定义插件
- 纯文本、Markdown、富文本 3 种选项
- 支持拖拽任意文件到编辑器中,可以当作一个信息中心?
缺点:
- Markdown 格式支持较弱
- 不易上手
- 看了下它对数据的存储方式,不太适合迁移
老是用 Markdown 写东西,偶尔也要换换胃口。这个软件做的富文本编辑还挺不错的。由于数据存储方式带来的忧虑,我不敢用它记录大量的内容,比较喜欢用它来记录一些 ideas 用一个主页将汇总各种页面。我对软件的功能利用较为基础,很多功能没用到,不过之后还是想探索一下新的使用场景,毕竟买了可不要浪费呀 😂
其它
下面使一些我没使用过或没有长期体验但比较红的笔记类软件。
NotePlan 写这篇文章做 survey 的时候发现的,将日历和笔记结合到了一起,和我目前使用 Obsidian 的方式类似,打算浅尝一下。
Agenda 几年前使用过,和 Bear 一样漂亮,还获得过苹果 2018 年度设计奖。也是主打将日历和笔记结合在一起,不过它在任务管理方面更为激进。笔记中的段落以一个卡片的形式呈现,最初我用它做写日志,但写着写着就很不爽这种卡片形式的设计,所以说,如果需要记大量的笔记,不太适合用 Agenda,它比较适合的场景是捕捉灵感、安排代办诸如此类轻量级码字的场景。不过这里要赞一下它独特的付费方式,按照功能来买单,真是太贴心啦!
Ulysses 知名的写作软件,从各方测评来看比较关注写作的体验感,细节做得很到位,比如打字机模式、写作辅助工具、目标设定等功能都很棒,但我真滴穷哇 😭
Roam Research 某段时间火出了天际,直至今日也影响力依旧,在各大资讯平台能看到大家对它的讨论。可惜在内测阶段我没有排上号,如今的订阅价格令我望而却步,所以无缘使用它啦。不过看了这么多文章和讨论,我认为即便我用了它估计也用不好,Roam Research 主打的是网络化思维,听起来就很发散式,可能会削弱对笔记的掌控感。不过我很喜欢 Daily Notes 这个特性,现在也有挺多笔记类软件往这一方向发展,我目前是在用 Obsidian 做 Daily Notes,用户体验也不错。
Trilium Notes 一款专注于建立个人知识库的分层笔记应用,在 Github 上开源。支持 Windows 和 Linux,可惜 “Mac OS desktop build is available, but it is unsupported”,让我不太放心在 Mac 上使用。我曾下载体验过一会,但学习成本比较高,功能偏“重”就没再继续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网上搜索下这款软件,中文世界里的介绍还挺多的。
Wolai Notion 的追随者?从宣传上来看是想集 Notion 和 Roam Research 等优秀笔记服务的优点,加之以完美的中文世界本地化,我对这个出发点不买账。
专注笔记 全平台、做减法的富文本编辑、手写公式识别诸如此类的设计似乎定位是课堂笔记?没太多了解有兴趣的可以尝试一下。
Craft 也许 Notion 和 Roam Research 的成功,推动了笔记类软件市场的繁荣,各式各样的笔记软件遍地开花。Craft 借鉴了 Notion 中的模块化设计,但没有 Notion 中强大的 Database 模块,看起来似乎比较注重编辑体验,这方面应该做得比 Notion 好些,而且它是本地应用,用起来会比较顺滑。
我的思考
零零散散地讲了很多笔记软件,目前我还在使用的有 Evernote、为知笔记、Typora、MarkEditor、VSCode、Notion、Obsidian 和 VoodooPad。确实挺多的,但它们对应着不同的使用场景,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点。前面我按照笔记软件的类型分了很多类,其实最简单粗暴的分法就是分成云笔记和本地笔记,我对这两种形式的笔记本的需求略微有些差异,下面就来列举一下我理想中的笔记软件拥有的特点:
对于本地笔记:
- 打开速度快不卡(随开随记)
- 文档存储方式最好和系统一致(方便设备间同步 且 降低跑路成本 😂)
- 搜索方便且强大
- 可自定义插件(一般 DIY 比较强的 app 都会有一个强大的社群,这个也是加分项)
- 支持多文档同时编辑(大多数云笔记不支持,我能理解他们的设计,但本地笔记软件还是得优化下这功能)
- 支持追踪文档最后阅读位置(锦上添花吧)
对于云笔记:
- 打开速度尽量不卡(对于功能鲜明的 app 可以放低要求)
- 尽可能的全平台
- 搜索方便且准确(100% 召回率)
- 背靠大厂(考虑数据安全、隐私以及公司破产问题)
- 导入导出功能完善
- 支持查看笔记历史记录(本地笔记可以自己用 Git 做版本控制,云笔记的话还得靠开发者提供下这功能)
- 支持 Markdown(主要针对主力笔记软件,即大量码字的场景)
共同需求:
- 笔记本有内链,内部跳转灵活(要是有外链就更棒了)
- 定价合适(笔记本这类产品我不太愿意订阅制,买断制可以接受)
- 码字手感好(这个需求挺微妙的,我暂时也无法总结怎么样的软件设计会让编辑更加舒服,也就多体验多试试)
- 一定的文档管理组织功能(云笔记貌似都有,主要针对本地笔记)
- 颜值(保持码字时心情舒畅,要是可以自己 DIY 样式就再好不过了)
- 最近太喜欢 Daily Notes 和笔记本软件结合的方式了,所以要是有个日历就太完美了
- 支持自定义快捷键绑定(特别是那些功能复杂的软件)
- 强大的社区支持
我不看中的功能:
- 网页剪藏(尽管很多软件主打剪藏但我不太感冒,因为我曾经实践过最终发现 Read it later 等同于 Read it never)
- 录音(我觉得 Notability 这个做得最好,所以有录音需求要么 Notability 要么系统自带录音)
- 手写(同上,用 iPad 的几款软件不香吗,没必要一个写作软件全包)
- 扫描 OCR 等相关功能(专业的功能还是专业的 app 做吧)
- 文档输出功能(暂时没那么看中,因为没做自媒体,唯一的博客也只是需要一个 terminal 而已)
- 文档共享(暂时没那么看中,目前没啥团队合作的场景)
- 什么双向链接、网状结构、卡片笔记之类的(老是看到这方面的论述,但大多文章都挺浅显的,为了追逐热点而追逐,我个人还是喜欢传统的树型目录结构,文件夹系统加之以微弱的标签功能就行,双向链接之类的算是锦上添花但不是必需的)
本文只是以我个人的角度来评价这些软件,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所启发。不过我要提醒一句,面对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请保持冷静不要跟风,工具被创造出来是让我们用的,而不是让自己成为工具的傀儡,就做笔记或者码字而言,持续输出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