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思想验证区域》
最近在工作最忙的时候,看了韩综《思想验证区域》,实在是太好看了,两天就刷完了,这大概也是一种对工作的逃避吧。这篇文章想聊聊我看完后的感受。同时,节目里有一个关于各种倾向的测试,再加上 一份非科学的 About Me 报告 的启发,我还做了其它有趣的测试,所以也会分享一下这些测试从不同维度是如何定义我的,看个乐哈~
《思想验证区域》是一档非常新颖的生存游戏节目,不同于《海妖的呼唤》那种字面意义上的“丛林法则”,它是一场观念层面的生存挑战。节目通过测试筛选出价值观截然相反的12个人,让他们在9天内共同生活。节目初期,每天会选出一位临时领袖,而在后期则选举出一位终身领袖。领袖掌握资源(如金钱)的分配权,而围绕金钱与权力的博弈,也成为节目中冲突与合作的核心看点。
节目中使用的思想测试涵盖了四个方面:政治、性别、阶级和开放性。可以在这个网站上测试,我测出来的结果是左翼2,女权2,贫穷1,开放1。节目中与我最接近的人是 Grey,除了贫富差异外,他的开放是2。说实话,测完这个结果后我有点意外,因为我一直认为自己在性少数群体的问题上是非常支持的。或许是因为在某些题目中,我对“矫枉过正”的行为持保留态度,比如用不同族裔重拍所有经典故事。针对思想测试的结果,节目初期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机制:每个人的四个方面分数总和会被公开,大家可以根据这个线索去猜别人的具体分数。如果猜对了,那个人就会被淘汰。在这个规则下,分数特别高或特别低的人会很危险,因为他们的特点太好猜了。这个设定其实挺戳我的,它很巧妙地映射了现实社会的一些现象:很多人不敢随便暴露自己的政治倾向或真实想法,生怕被“对号入座”,更愿意伪装成和大众一样的样子,低调行事。
也许河马在节目中的表现正是出于这样的动机吧。她的分数很高,最容易被猜中,所以她害怕成为众人的靶子,在这个社区里,她是个弱者。她对每个人都抱有平等的善意,不拉帮结派,但也因此显得孤立无援。到了后期,社区选出了女性领导者,河马在自以为“安全”的情况下,开始积极参与社区议题。然而,这种做法在没有盟友支持的情况下其实非常危险。在一个表面和谐、暗地里暗流涌动的社会中,这样的人往往最容易被猜忌。观看时弹幕里大家都很喜欢这位小姐姐,大概是因为河马的立场天然是正义的、光明的,带着一股理想主义的色彩。而她在后采中的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她在游戏过程中的不足,让人看到她真实而闪光的一面。这也正是为什么在她被淘汰后,我们会感到如此伤心,同时对背后做小动作的 Grey 充满了强烈的愤怒。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我不自觉地代入了河马,感觉我们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内心善良、充满理想主义,渴望平等。但在外在表现上,如果缺少足够的安全感,就会变得胆怯,压抑自己,不敢表达真实的观点。
同样是理想主义者,但保持中立的 Ted 呈现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他从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和讨论中,擅长发现规则并打破规则。在节目里,有一幕让我印象极为深刻,他利用建筑结构巧妙地形成团体对个人的监督,那一瞬间真的惊艳到我了!这种对规则的洞察力和反规则的执行力,让我感受到他独特的魅力。后来,河马面临被淘汰,选举出来的领导者白熊没有履行竞选时保护弱者的承诺,Ted 是第一个站出来表达失望的人。在大家得知淘汰规则后,都拼命为自己刷好感度以求自保,而 Ted 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为弱者买好感度。最后,他自己成为了被淘汰的人。这种反传统的做法、坚持原则的善良,让他成为一个真的很难不让人喜欢的人物。他的存在,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人间还值得”的那种希望。除了具体的行动之外,Ted 的演讲也让我深有共鸣。他说:“伪善者对我而言,是别人不太提及,但却是我的梦想。” 这句话真的是戳到我了。善良本是世间最美好的品质,但经历过社会的毒打后,善良有时却会被反噬,被利用甚至被误解,那种时候真的会觉得很委屈。我依然想做一个善良的人,但也知道必须先学会保护自己。只是,当潜意识开始保护自己的时候,往往也会自我反省:我为什么不能再多释放一点善意呢?善良到底该如何平衡,如何不让自己受伤,我还需要经过许多磨砺才能找到答案。而 Ted 的存在,就像是在告诉我:即便现实残酷,也依然可以选择善良,选择那份初心。
河马和 Ted 的区别,我觉得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职业相关。Ted 作为一名 YouTuber,需要频繁采访各种人、参与不同活动,这个过程无疑锻炼了他与人相处的能力,尤其是如何与立场和背景迥异的人沟通。而河马虽然也是很多活动的组织者,但她的社交圈相对有限,接触的大多是同温层的人,所以当面对观点或背景不一致的人时,就会显得有些脱节了。联想到我自己,其实和河马很像,在舒适的环境里,我能大胆表达自我,但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只能退缩成一个倾听者,心里憋屈,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说话才能真正融入集体。即便一直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我还是常常抱怨,能够有效沟通的朋友越来越少。看这个节目之前,我的倾向是努力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同温层,觉得只有相似的人,才能真正听懂我的想法。但看完节目之后,我开始反思:为什么一定要追逐相同呢?为什么总是因为聊天不被理解而沮丧呢? 或许,与其一味执着于找到完全契合的人,不如试着在沟通中多花点心思,提升自己的表达与倾听能力,让交流变得更包容一些。我发现自己其实是可以对一切产生好奇心的,前提是足够放松。在 1v1 的对话中,这种放松状态很容易达成,但在 1vn 的聚会中,我却总会陷入注意力争夺战的焦虑——我必须在能插话的阶段拼命表达自己,否则接下来可能就再也没有展示的机会了。这种焦虑让我分散了精力,既无法专注于倾听,也没办法从容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此同时,我也意识到,自我意识太强,让我在倾听时总会不自觉地联想到自己的经历。而当对方讲述的内容与我无关时,我往往会陷入 no comments 的状态,这样的反应让我开始思考是因为我真的对这些内容不感兴趣,还是因为内心的焦虑让我无法集中注意力?唔,总的来说,在沟通这件事上,我可能还需要被社会好好“毒打”一番,才能真正成长起来吧。
节目在最开始的几天里设置了匿名辩论赛,辩题涵盖了性别、独裁者、贫困、移民等话题。其中反响最好的是关于贫困的辩论,辩题是:“贫穷的最大责任是否在于自己?”这个问题触动了我,因为它曾是我小时候自卑的根源之一。作为一个外地生源,从小学起,我就开始意识到自己与其他同学的不同。虽然物质上并不至于极度匮乏,但看到同班同学的父母带他们四处旅游、出入高档餐厅、拥有新奇的玩具和用不完的零花钱,我还是会感到羡慕。到了初中,我进入了一所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这种差异变得更加明显:有人经常出国旅游,有人家里有三四个保姆,有人家里的房子甚至带石狮子和游泳池,而我甚至不敢带同学来我家玩(虽然最后还是带过两个朋友)。那是一间逼仄的工厂毛坯房,时不时还有老鼠光顾,房间只能容纳下一张床和一个桌子,头顶挂着一台简陋的大风扇,靠着吃冰棍度过炎热的夏天。卫生间没有淋浴的地方,家里会买一个红色的大盆子,倒好热水坐在盆子里洗澡。这是我不愿触碰的记忆,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似乎已经很遥远。小时候的我,总觉得想要买点什么都是一种奢侈。大多数时候,我会是个乖孩子,努力压抑自己的欲望。但也有过几次闹着非要得到什么,比如我争吵着要求能拥有一台联网的电脑,因为我受够了语文课上老师让我们查资料时,我因为没有电脑而陷入窘境的感觉。这些记忆让我明白,贫困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状态,它也会悄悄地改变一个人的心态和成长轨迹。对我来说,贫穷是一种动力,它促使我必须走出去,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我很感激父母愿意支付昂贵的学费,让我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为我的人生打开了更多的可能性。对于这个议题,我认为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贫穷的最大责任绝对不在于个人自身,社会制度和所处环境的影响往往更为显著。在过去经济状况普遍较好的那些年里,我们的社会氛围更倾向于相信“努力能改变命运”。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下滑,机会减少,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这一点。我们逐渐看到,在蛋糕越做越小的情况下,个人努力的回报被稀释,甚至难以兑现。而与此同时,人与人之间的起点差距也被进一步拉大,这种不平等让我们更能理解贫穷的最大责任不在个人。
当我还沉浸在为白熊打败超人成功成为终身领袖而喝彩时,节目的节奏突然加快,原本还算和谐的社会迅速进入淘汰制,逐渐显现出“丛林法则”的残酷。尽管我认为白熊已经非常努力地在平衡局势,但由于她性格上的软弱,社区内的分裂情绪逐渐加剧,猜忌和不安开始在成员之间蔓延。白熊的底色无疑是理想主义的。她愿意将领袖的收入分配给弱者,这一举动让我一开始对她充满敬意。然而,随着后续剧情的展开,我逐渐意识到,依靠群众的善良维系的平衡是多么脆弱。一旦利益与安全感受到威胁,那些看似善良的人也会变得冷漠甚至自私。这让我开始反思,一个社区的稳定与和谐,单靠理想主义或领袖的个人魅力是远远不够的。无论领袖多么愿意妥协或付出,没有健全且公平的制度作为支撑,这样的稳定注定无法长久。“人性是禁不住考验的”,我开始动摇自己作为一个没有野心的和平主义者的立场。无论河马和 Ted 多么受人喜欢,他们的结局依然是带着失望早早离开。空有理想主义却放弃权力,无异于将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中。而单纯指望当权者践行竞选时的承诺,更是天真的幻想。权力之所以诱人,正因为它可以轻易让人遗忘最初的承诺和底线。当善良和理想主义无法与实际行动结合时,它们就像无根的浮萍,随时可能被现实的风浪摧毁。我开始意识到,和谐的背后需要强有力的掌控和理智的决策,而不仅仅是善意和信任。真正的稳定,不仅需要理想主义的光辉,更需要对权力的智慧运用与责任担当。
节目中“不良分子”的设定实在是绝妙!首先,不良分子的目标并不是消灭所有居民,但居民们却默认它是“反派”,并将其视为社区的共同敌人。于是,这个角色的存在反而成了居民之间排除异己的绝佳借口,通过指定自己讨厌的人为“不良分子”,他们可以为自己的行动提供了充足的“正义理由”。其次,小林将不良分子的角色演绎得太有趣了!在许多情况下,他反而承担起了“良民”的角色,用行动推动了社区的团结,形成了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局面:真正的“坏人”伪装成了好人,而被指定的“坏人”实际上在扮演好人。小林的作为不良分子的表现,不仅打破了观众对“反派”的固有印象,更为社区内部的混乱增添了一层荒诞的色彩。此外,不良分子这个角色是持续存在的,也就是说,即便现任不良分子被淘汰也会有新的接替者。既然不良分子永远不会消失,那社区对不良分子的排斥就显得又些可笑了。这一设定让我开始反思社会规则的本质。当规则本身带有漏洞或灰色地带时,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就会被无限放大。或许,“不良分子”并不仅仅是一个角色,而更像是对权力和善恶观念的一次试探: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社区中,究竟是谁在定义“恶”?谁又能真正站稳“善”的立场?作为观众,我们带着自己的价值观去评价节目中的所有人:对于那些表现出善良的人,怀疑他们的人会说这不过是伪善;对于那些显然的背叛者,我们天然厌恶,但试问置身于同样的极端条件下,我们是否能保证自己不成为他们呢?这种矛盾与冲突,恰恰是节目最有意思的地方,它打破了善与恶的绝对边界,迫使我们去思考所谓“正义”和“邪恶”的相对性。我们所憎恶的背叛,可能是出于自保;而我们所赞扬的善良,也可能只是因为它恰好符合了我们的期待。最终,这不仅是一次对人性底线的考验,也是一次对观众自我价值观的拷问。当规则模糊、利益至上时,善与恶的界限真的还能清晰存在吗? 或许,真正让人难以直视的,并不是“不良分子”的行为,而是我们自己对善恶的摇摆与不确定。
看到节目的最后,其实已经不再关乎思想光谱的差异。思想相近的人未必能够走到一起,而思想截然不同的人却可能意外地形成合作关系。人性太复杂了,远远超出了简单的光谱分类或标签化定义。每个人的行为动机、情感波动和关系选择,都受到环境、利益和无数细微情节的影响,这些是分数无法量化的部分。节目用一次次的冲突与和解,证明了所谓的“思想标签”在复杂的现实中是多么脆弱。正因为如此,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更显真实。善与恶交织,合作与背叛并存,所有的关系都在不断地动态调整。
哇,没想到一个综艺能让我有这么多思考!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节目,既有趣又能引发共鸣和反思!
《得知舍之》河美娜(河马)在首尔大学总校友报上发表过的文章(翻译 San1ee)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HC2Y4EaU/
实际上,我时常想到首尔大学。准确地说,我会思考在首尔大学得到了什么,亦或失去了什么。
我是在生意人们的世界中成长起来的。父母连小学都没能好好毕业,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于是,街头成了他们的课堂。
父亲开了一家印刷店。那小店拥挤得很,只要三个人进去就会立刻显得要满溢出来。墙壁的一侧,满是金属活字。他从那活字中一挑选出合适的。制作名片或橡胶印章。他娴熟地选择活字,敲打着。在字间的空隙也放入金属片。接着制作排版。再涂上油墨,印刷名片,或者通过加热和施压将橡胶压印在活字上。那纸张的气味、油墨的气味,以及橡胶被加热时的气味,仍令我难以忘怀。
为什么偏偏选择印刷作为谋生的方式呢?父亲从未掩饰过自己是无学之人,他把“对汉字了如指掌的这部分”视作一生的骄傲。他常常提起自己首尔大学教授的汉文对决这件事,最后,是他赢了。
我考入首尔大学那年,父亲的白发重新变黑。某个夜里,他在喝烧酒时这样说:“敏雅,你现在是上流阶级了。”(美娜姐姐本名是金敏雅)
实际上,进入大学后我却感到迷茫。我常常徘徊在两种世界的边界上,独自默然神伤。我在听着那些未受过教育的人对受过教育的人的羡慕中长大,但实际上,受过教育的人居高临下地看待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的目光却是狭隘而古板的。
我花了比想象中更长的时间在学习上。 我似乎,也不打算去追求一份赚钱的职业。于是父母开始放弃对我的期望。能够这样早早打破父母的期待,其实我是有些窃喜的。我来到首尔大学,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结识了优秀的朋友,最重要的是我获得了学历这一重要资源。这让我十分感激。
然而,在我即将离开学校之际,这里的空气却变得令人难捱。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这片土壤里,埋藏了我内心深处太多难以言喻的情感,他们盘根错节。那是被“第一”、“最好”、“顶尖”而迷惑的心;是渴望通过所属和头衔来证明自己存在的心;是若无法完美成功,便连尝试的欲望都消失的心;是通过与他人的攀比而获得短暂自尊的心;是难以接受这样寒酸微小的我的心……
我失去的,归根结底是想象力,那种描绘我能成为何种状态的想象力。从束缚我的心中解脱,似乎将成为我一生的课题。否则,它将阻碍我在他人和自身上寻找真相的过程。
去年,我决定以写作为生,抛却了许多本就不属于我的欲望。当我清除那些认为“可以实现”或“可以成为”的种种时,内心反而轻松了许多。如果我在年轻时没有从旁观察着生意人们的生活,或许这个决定会更加困难。现在,我认为我在生意人与精英之间经历的混乱,正是我最大的财富。
最后,我想引用《巫士唐望的教诲》这本书中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文章:“所有的道路都是一样的:它们不通向任何地方。它们也许穿过树丛,或是进入树丛。在我自己的生命中,我可以说我走过很长很长的路,但我没有到达任何地方。我恩人的问题现在具有明显的意义了:这条道路有心吗?如果有的话,这就是一条好路;如果没有,这条路就没有什么用处。两条路都不通向任何地方;但是一条路有心,另一条没有。一条路使旅途愉快,只要你走在上面,你与路就是一体的;另外条路会使你诅咒你的生命。一条路使你坚强,另一条使你软弱。”
摘录这段文字,是因为它与我近期的心路历程非常契合。我爸爸也曾对我说过类似的话,表达着一种期望或骄傲,但我反而感到迷茫。“我失去的,归根结底是想象力,那种描绘我能成为何种状态的想象力”,这句话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或许正因如此,我特别喜欢听那些能够拓展想象力的内容,比如瑛姐、红姐和 Cece 对她们生活的分享,喜欢听不同生活方式的故事,比如《噢妈妈》中的多元成家系列。然而,现实中我依然没有足够的勇气放下眼前的一切,去追寻那条真正符合自己内心的道路。也许是害怕不确定的未来,也许是被当下的舒适感束缚着,但我告诉自己:没关系,我还很年轻,还有时间去摸索和等待。我相信,等待并不是一味停滞不前,而是在积累经验、寻找方向,逐渐让自己变得更加笃定。有朝一日,当我真的准备好了,我会更加坚定地迈出那一步,去追寻属于自己的生活。
梅的不完全人格说明书
MBTI
很久以前测过,但除了内向这点稳定不变之外,其他结果似乎总是在变动。我这次用这个网站重新测了一下,现在的结果是 INFJ-T。在做题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这些问题其实非常阶段性,换一个时期就是不同的答案了。就连最稳定的I也并非一成不变,虽然我人生的大多数阶段都是典型的I人,但也曾有过E人的时刻,至于情绪型和逻辑型之间的取舍,更是随着时间经常变化。相信这个结果未来还会继续变化。
83% Introverted; 75% Intuitive; 53% Felling; 72% Judging; 74% Turbulent
摘录下报告内容:
As an INFJ (Advocate), you possess a unique combination of idealism and insight that sets you apart in today’s world. Your rich inner life is characterized by complex emotions, vivid imagination, and a deep well of empathy that allows you to connect with others on a profound level. You have an unwavering commitment to your principles and an intense desire to mak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world around you.
Your natural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interpret the feelings and motivations of others is both a gift and a challenge. While it enables you to form deep, meaningful connections and offer invaluable support to those around you, it can also leave you feeling overwhelmed by the emotions and needs of others. You often find yourself torn between your desire to help and your need for privacy and solitude.
Your perfectionist tendencies drive you to constantly improve yourself and the world around you. This relentless pursuit of growth and meaning can be both exhilarating and exhausting. You have a knack for seeing potential and possibilities where others might not, but you may struggle to bring your visionary ideas into reality due to self-doubt or fear of criticism.
You possess a rare combination of creativity and analytical ability. Your intuitive understanding of complex systems and human nature allows you to devise innovative solutions to challenging problems. However, your sensitivity to criticism and tendency to internalize stress can sometimes hold you back from fully expressing your unique gifts. Learning to balance your idealism with practicality and self-care is a key part of your personal journey.
听起来似乎非常符合我近期的状态?也不排除大多人看到这些话都会有共鸣 hhh
九型人格
我的报告: https://enneatao.com/test/9db857cc-a597-4776-aaf2-52533319fdc7
第一型:我们将类型一命名为改革者,因为类型一的人有一种使命感,想利用各种方法、透过自身的影响力来改变世界。类型一所代表的原型,是那些迫切想要成为高尚负责之人,并避免错误和责备的人,为此他们寻求良善,并致力于做「正确的事」。
愤怒是你的强烈感情,此种强烈情感更准确来说,是憎惯。愤怒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愤怒之人因为压抑怒气而导致的挫败感,以及对自己、对世界的不满。
三元组:本能
常见别称:一号、改革者、完美主义者
侧翼:第九型 16% / 第二型 16%
Tritype:136(This One is usually very hard-working and well-organized. Dutiful and diligent, they also keep an eye on their own interests and like to receive prizes and praise and boost their reputation among their peers. They prefer a leading role and can be excellent managers and leaders: they can get things done as they’re efficient, more pragmatic and also more cautious and calculated. They can sometimes suffer from a bit of paranoia, and worry about their status, finances or health.)
动物化身:守序的蚂蚁
基本欲望:表现良好、高尚、正直
基本恐惧:害怕做得「不好」、有缺陷、邪恶、腐败
超我的讯息:只要你做正确的事情,你就很棒
第一型的困境
第一型认为他们的内心有一位严厉的批评家。这位批评家手握戒尺,时刻都在监督他们,因此他们总是处于自责之中。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种自责的声音只会在我们犯下严重罪行时才会出现,但是对于第一型完美主义者来说,这种自责声与他们的思维相伴,尽管他们明白这种声音是发自内心,他们更愿意把它视作某种外来的声音。
对对对,我脑子里住着一群“判官”,时刻给自己的言行举止打分。做得好时,会感到开心和满足;做得不好时,就会陷入自我批评和反思。
第一型常说,他们的思想决定了他们的感受。当他们的内在批评声十分强烈时,他们会十分憎恶那些违反规则,又没有自责表现的人。完美主义者总是在努力实现自身对完美的要求,他们感到有一种力量推动着他们变得更好。对于第一型来说,内在的评判力量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们相信其他人也一样拥有这种内在的监控力量。所以,当他们发现其他人会为了自身的乐趣而去做不正确的事情时,他们会把这种行为看作蓄意的欺骗。
这好像也成了我与许多人交往时的障碍,我真的会讨厌那些明明做得不好却不知道反省的人,尤其是在我擅长的领域里,盲目自大更是让我无法忍受。
一个完美主义者的注意力被完全集中在应该做和必须做的事情上。他们的大脑中已经没有空间去关注他们自身的希望。因此,他们总是不满,不满实际上代表了长期的恼怒感。不满,说明他们并没有完全忘记自己的真正需求,而是在为了满足内心的批评声而强迫自己努力工作。
再次中招,我的愤怒来自于我觉得自己不够自由吧,每天的生活大多基于责任感展开,要说工作本身我还是蛮喜欢的,但我讨厌被强迫、孤立无援的感觉。为了我的身心健康,还是得弱化这种想法,任务再难也就是多花花时间罢了,解决不了坚决不内耗,赶紧向上回报,四处求助。
第一型信奉「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也就是说,只有在生活已经稳妥,任务已经完成后,个人才应该考虑自己的休息和乐趣。但他们的时间总是被安排得满满当当,而且时间表上的每一项都是为了实现完美而和谐的生活:音乐时间、锻炼时间、学习时间、看望生病的朋友等等,一个个单元格有效地消灭了空闲时间,让真正的需求无法出现。
相比小时候的自己,其实现在已经好了很多。比如说,当有机会出去玩时,大多数情况下我都会抓住机会,好好享受。但在工作上,我还是有点“受虐狂”倾向,经常忙到忘记吃饭忘记睡觉。
这样的完美主义者会变成「双面人」。他们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情,一种针对于「我熟悉的地方」,另一种针对于「遥远的地方」。在那些他们熟悉的地方,他们是负有责任和受人尊敬的;但是在远离家人和朋友的地方,他们会变得更加放松,甚至放纵。
确实是这样的。一面是积极工作的我,一面是躺在床上什么都干不了的我。现在已经逐渐能控制自己,让糟糕的那一面不超过2天。
人格发展水平
当第一型健康时,他们能看见丰富且多维的情况,改善并接受生活中充满活力的混乱。他们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公平感,愿意容忍和理解人们的多样性,并进一步促进以实现更大的利益。他们实现了理想的工作与生活平衡,并懂得如何放松自己。
当第一型处于平均水平时,他们会组织和划分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严格遵循理想,并可能对各种社会事业充满热情。这在他们的专业领域、个人追求或作为社会成员中尤为明显。第一型通常是死板的工作狂,他们可能会为了完成工作而压抑情感需求。
当第一型不健康时,他们会与现实脱节并专注于不相关的因素。这可能导致自我肯定的偏见进一步发展为痴迷或强迫症的程度。他们可能会诋毁他人的意见,或是吹毛求疵,以控制他们扭曲的自我形象,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几乎没有犯错的余地。当第一型的原则受到攻击时,他们可能会陷入愤怒甚至大发雷霆般爆发。
成长建议
学会放松。给自己一些时间,不要觉得一切都取决于你,不要觉得你不完成的事情就会带来导致混乱和灾难。幸运的是,世界的救赎并不单单依赖于你,尽管有时你可能会这样感觉。
你有很多东西可以教给别人,你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但不要指望别人会立刻改变。对你来说显而易见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可能并不那么明显,特别是如果他们不习惯像你一样自律和客观地对待自己。许多人可能也想做正确的事情并且在原则上同意你,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可能暂时不能改变。别人不立即按照你的方案改变并不意味着他们未来不会改变。你的言语,尤其是你的榜样可能会比你意识到的更有益,尽管它们可能需要比你期望的更长时间。所以,请保有耐心。
你很容易因为别人的错误行为而大发雷霆。有时他们可能确实是错的,但这与你有什么关系?你对他们的愤怒无助于帮助他们看到另一种存在方式。同样,要警惕你不断对自己“缺点”的恼怒。你对自己严厉的自我批评真的有助于你改进吗?还是它仅仅让你紧张、神经质和自我怀疑?学会识别超我的攻击以及它们是如何破坏而不是帮助你。
对你来说,了解自己的感受,尤其是无意识的冲动是很重要的。你可能会发现你对自己的情绪、性冲动和攻击性冲动感到不安 —— 简而言之,就是那些使我们成为人类的那些混乱的人类事物。写日记或参加某种小组治疗或其他的小组工作都可能对你会有所帮助,既可以发展你的情绪,也能让你看到别人不会因为你有人类的需求和局限性而谴责你。
你的致命弱点是你自以为是的愤怒。你很容易就生气,并且对于他人似乎刻意拒绝做正确的事(正如你所定义的)而感到愤慨。试着后退一步,看看你的愤怒是如何使得人们疏远你,以至于他们听不到你要说的许多好话。此外,你自己压抑的愤怒很有可能正给你带来溃疡或是高血压,并且是更严重问题即将来临的预兆。
哇,简直是我情绪失控时的秘籍!
依恋类型测试
https://www.idrlabs.com/cn/attachment-style/test.php
2.8% 放松型, 22.2% 参与型
放松—参与型(安全型): 放松—参与型的人往往自尊心极强,通常觉得自己易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与其他三个象限的人相比,放松—参与型的人不会花太多时间焦虑和事后批评自己,而且他们通常会发现,在需要的时候,他们很容易向别人寻求帮助或支持。通常来说,他们非常坦率,信任与他人的关系,通常的状态是推心置腹、亲切友善、潇洒自如。由于这一原因,通常来说,他们对人际关系的防范心理要比其他人更低。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寻求与他人联络,同时对改变亲密关系的力量也会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放松—参与型的人不会期望人们会为其倾倒,或者是,当某个浪漫的救星或类似的人到来时,其整个世界都被颠覆了——可以说,他们已经“能真正自在地生活”了。相反,他们寻求的是培养简单的美德,比如相互信任和与他人分享亲密感。通常来说,他们不会博弈,而是寻求建立简单和互惠的关系。
紧张—参与型(矛盾型): 紧张—参与型的人往往非常善于吸引周围人的注意和赞赏。 一般来说,他们会采用两种策略中的一种:
- 帮手:这些人或者是变得非常勤勉,会有效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事务和实际问题,这样一来,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吸引那些需要他们帮助的人的注意和尊重。
- 玩伴:或者——更常见的是——这些人通过成为极具魅力的、有趣的或令人愉快的人来吸引别人注意。 许多人还展现出了相当强的心理能力,能深入他人内心。
在这两种情况下,紧张—参与型的人之所以采用这些策略,是因为他们对他人有一种根本的矛盾心理:他们觉得,如果他们不是好帮手或好玩伴,别人就不会注意到他们,不会给予他们应有的待遇。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讨厌别人只是为了让他们获得基本的爱和认可而让其做出这种行为。换句话说,矛盾型人格往往会在对他人敏感和忽视他人之间交替变化;也会在寻求强烈的亲密关系和人为地阻碍他们和他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之间交替变化。这种类型的一些人会因为他们被别人赋予了帮手/玩伴的角色,而不是被爱的本质,而产生一种深层次的不公平感。由于他们认为他人的这种表现非常不公平,一些紧张—参与型的人可能会发现,他们很容易为自己的责任开脱,或者会欺骗和/或捏造事实。总之,矛盾型的人往往很擅长心理操控,让别人做他们想做的事,通常来说,他们对别人的情绪状态有高度的敏感性,准确性也很高。 如果得到矛盾型性格的人的欢心,那么接近他们可能感觉像天堂,但一旦他们认为您对他们不公平,接近他们可能很容易感觉像地狱。
放松—回避型(轻蔑型):这一象限的人往往对他人持悲观态度,他们更喜欢保持距离,防止自己的自主权和隐私受到侵犯。放松—回避型人格往往会坚定地相信他们非常与众不同,以至于真正的亲密关系并不重要。 他们可能有配偶和家庭,甚至在一个由朋友和相识的人组成的稳定网络中也有牢固的锚点,但最终,在需要情感依赖和亲密关系时,他们往往会避免建立关系。与紧张—回避型的人不同,轻蔑型人格往往会将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感受和观点保留在心里,他们往往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信念,认为别人的意见稍显无关紧要,甚至平庸。 因此,许多轻蔑型的人通常很善于伪装,也就是说,他们会分享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而实际上,他们只是在安抚别人,从不让他们接近。这些人独立自主,并以此为傲,通常能在社交操控和自我约束方面取得非凡的成就,但缺点是,他们可能很难戒掉在独处时享受的、可以在没有他人陪伴的情况下用来自我安慰的坏习惯(如喝酒或吸烟)。对于别人期望他们履行的职责,他们往往不感兴趣或非常懈怠,但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很有创意(因为他们不会因为必须满足群体的期望而受到牵制)。最后,由于他们在受到攻击和批评时非常放松和冷静,他们往往也是聪明的风险承担者。
紧张—回避型(多疑型):这一象限的人与轻蔑型的人一样,会对他人心存疑虑,但还没有发展出轻蔑型的人可以在没有依恋和联系的情况下生活而有的冷静和自负。因此,多疑型的人会意识到自己需要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但一旦他们开始接近他人,他们同时会发现自己对整个考验怀有复杂的感情,开始幻想分手,因为他们“想要重新拥有自己的空间”。简而言之,他们在独处或与人亲近时都不自在。由于对亲密关系的需要和不信任同时存在,多疑型的人不得不花费一生去学习如何巧妙地与人相处;他们不断地耍手腕,以便可以与他人保持亲密和联系,但同时又会失去控制,无能为力,这对多疑型的人也造成了伤害。这类人通常都是成就卓越、有能力的成年人,但在内心深处,他们往往会周期性地发作自卑感,内心深处会被一种空虚感困扰。作为一种保护自己不令他人失望的方式,多疑型的人通常非常善于找出别人的合理性错误,嗅出他们的弱点,但不利的一面是,这种高度警惕也往往会导致怀疑倾向和过度偏执倾向。
唔,表面上看我的测试结果是最健康的“安全型”,但现实生活中却总是在碰壁。根据我的经验,依恋类型完全取决于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对方是积极乐观、对我充满善意的人,我确实会表现出安全型依恋;但如果我能感受到对方的敌意,我就会转变为矛盾型依恋。而当对方对我表现出强烈的依恋,而我却只想保持适度距离,我则会变成回避型。好棒呀!通过这样的分析,我感觉对自己又多了一层了解。有时候我会责怪自己在不同朋友面前表现得不太一样,但其实这并不是我的问题,本质上只是因为与不同的人相处时磁场发生了变化而已。我要相信自己的直觉是保护自己的!
The Four Tendencies Quiz
https://gretchenrubin.com/quiz/the-four-tendencies-quiz/obliger/
毫无意外的结果 Obliger:“You can count on me, and I’m counting on you to count on me.”
Obligers meet outer expectations, but struggle to meet inner expectations. Of all the Tendencies, Obligers are the biggest group, and the ones whom people count on the most. They put a high value on meeting commitments to others, but may have trouble setting limits and meeting their commitments to themselves.
但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本我,应该是 Rebel 类型的。然而,在社会的教化下,我成为了 Obliger。坦白说,这正是我内心深处不太喜欢自己的地方。每当我完全摆脱社会或外界赋予的责任时,我往往能够进入一种超凡的状态。那些时刻,脑子里没有杂音,只有我最想做的事情,我变得富有创造力,所想即所成,那种感觉让我充满力量和满足感。但遗憾的是,这种状态我始终无法长久维持,总会被现实拉回,屈服于社会的规则和期待。呜呜呜,想抱抱自己,其实你已经很棒了,现在的人生也足够精彩,很多目标已经达到,要看到积极的一面。
结语
今天一天都奉献给了这篇文章,感觉比每周的心理咨询还要有价值,毕竟还是只有自己最懂自己。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真诚地在互联网上暴露过自我,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还是挺有勇气的,哈哈,还好我不是什么名人。写下这些对我自己来说意义重大,就像为当下的自己留下一份珍贵的档案。我能想象未来的我会时不时回过头来看,回忆起这段时间里这个独特的自己,那种感觉一定会很奇妙。